学期作业/ 基于MJO湿模态理论分析IOD强正位相下次季节对流事件个例
Published:
MJO是热带印太主要的次季节模态,在次季节尺度上向东传播的活跃对流信号可以视为一次MJO事件。通常来讲,IOD正位相不利于对流信号向东传播。在2019年秋季IOD强正位相期间,西印度洋两次产生次季节对流信号,一次没有向东传播,另一次向东传播至海洋性大陆。我们借助一种解释MJO关键特征的重要理论框架“湿模态理论”,分析水汽、能量的格局与收支在两次事件中的异同。
Published:
MJO是热带印太主要的次季节模态,在次季节尺度上向东传播的活跃对流信号可以视为一次MJO事件。通常来讲,IOD正位相不利于对流信号向东传播。在2019年秋季IOD强正位相期间,西印度洋两次产生次季节对流信号,一次没有向东传播,另一次向东传播至海洋性大陆。我们借助一种解释MJO关键特征的重要理论框架“湿模态理论”,分析水汽、能量的格局与收支在两次事件中的异同。
Published:
在CDS数据中心宕机的时候,我用这种方式在IRI补充了急用的C3S季节预测数据,代码参见:code
Published:
收集了欧美主流机构的预测数据,以及相应的再分析数据,记录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Published:
清华大学的气象爱好者社团在“百团大战”首次登场亮相。
Published:
…在那个帝国里,绘图的技艺臻于完美,以至单单一个省的地图就占据了整整一个城市,而帝国的地图则是整整一个省。随着时间流逝,这种不成比例的地图不再令人满足,于是各制图院打造了一幅帝国全图,它拥有帝国的尺寸并与之严格对应。除了制图之学的痴迷者以外,后来的世代都认为那种大而无当的地图毫无用处,便不无亵渎地将它弃给了烈日与严冬的摧残。在西方的沙漠里还留存着地图破碎的断片,为走兽与乞丐所栖居;整个国士中再无那些地理领域的其他残余。
Published:
季风在传统视角下是海陆热力因素的结果,但从全球整体来看,也可以认为是哈德莱环流乃至ITCZ对辐射季节循环的响应。与直觉不同的是,ITCZ的平均位置的季节变化并不遵从日照最大点的变化,而是在春秋季存在一个突然的跃变,对应着各地季风的非线性爆发。理论研究发现,控制该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经向环流对角动量的输送,这表明地球自转可能是影响ITCZ跃变动力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G19发现ITCZ最大跃变速度和地球自转的关系是非单调的,在实际地球的自转速度下最快。我们利用Exeter开发的大气环流模式isca进行理想水球模拟,进一步研究大气环流和水球季风的季节变化对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响应,发现慢自转条件下,最大ITCZ跃变速度不再受到自转速度的显著影响。
Published:
在CDS数据中心宕机的时候,我用这种方式在IRI补充了急用的C3S季节预测数据,代码参见:code
Published:
…在那个帝国里,绘图的技艺臻于完美,以至单单一个省的地图就占据了整整一个城市,而帝国的地图则是整整一个省。随着时间流逝,这种不成比例的地图不再令人满足,于是各制图院打造了一幅帝国全图,它拥有帝国的尺寸并与之严格对应。除了制图之学的痴迷者以外,后来的世代都认为那种大而无当的地图毫无用处,便不无亵渎地将它弃给了烈日与严冬的摧残。在西方的沙漠里还留存着地图破碎的断片,为走兽与乞丐所栖居;整个国士中再无那些地理领域的其他残余。
Published:
MJO是热带印太主要的次季节模态,在次季节尺度上向东传播的活跃对流信号可以视为一次MJO事件。通常来讲,IOD正位相不利于对流信号向东传播。在2019年秋季IOD强正位相期间,西印度洋两次产生次季节对流信号,一次没有向东传播,另一次向东传播至海洋性大陆。我们借助一种解释MJO关键特征的重要理论框架“湿模态理论”,分析水汽、能量的格局与收支在两次事件中的异同。
Published:
季风在传统视角下是海陆热力因素的结果,但从全球整体来看,也可以认为是哈德莱环流乃至ITCZ对辐射季节循环的响应。与直觉不同的是,ITCZ的平均位置的季节变化并不遵从日照最大点的变化,而是在春秋季存在一个突然的跃变,对应着各地季风的非线性爆发。理论研究发现,控制该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经向环流对角动量的输送,这表明地球自转可能是影响ITCZ跃变动力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G19发现ITCZ最大跃变速度和地球自转的关系是非单调的,在实际地球的自转速度下最快。我们利用Exeter开发的大气环流模式isca进行理想水球模拟,进一步研究大气环流和水球季风的季节变化对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响应,发现慢自转条件下,最大ITCZ跃变速度不再受到自转速度的显著影响。
Published:
我约略记得家父与祖父谈起夏天的季雨。……即使在老年时,祖父还记得当年那些等待的焦急岁月、逼人的热浪、啼血的杜鹃和在遥远天际的大片黑云。像乡下的农夫一样,他等待着季雨,也等待着丰收或是饥馑。他治理着数千名农民的生计,可是他管不了自然。
季雨这个字“monsoon”是来自阿拉伯文的季节“mausem”。Monsoon是一种季节的雨,来自夏天从西南方吹来的乌黑的雨云。……在夏天时,季雨最北可达到喜玛拉雅山的山脚下。5月的风吹拂过阿拉伯海和孟加拉国湾,带着比较潮湿的空气到斯里兰卡,再于6月上旬吹到印度半岛的最南端。雨稳定地往北落到孟买。到6月中时通常已下遍整个的古吉拉特,而以西岸和孟加拉国湾沿岸的雨量比较大。在好的季雨年份,雨会一直落到9月,有时往南徐徐退出的季雨会一直落到11月。”
Published:
Published:
Published:
Published:
不确定性增长率 -> 熵的时间演化
Published:
…在那个帝国里,绘图的技艺臻于完美,以至单单一个省的地图就占据了整整一个城市,而帝国的地图则是整整一个省。随着时间流逝,这种不成比例的地图不再令人满足,于是各制图院打造了一幅帝国全图,它拥有帝国的尺寸并与之严格对应。除了制图之学的痴迷者以外,后来的世代都认为那种大而无当的地图毫无用处,便不无亵渎地将它弃给了烈日与严冬的摧残。在西方的沙漠里还留存着地图破碎的断片,为走兽与乞丐所栖居;整个国士中再无那些地理领域的其他残余。
Published:
我约略记得家父与祖父谈起夏天的季雨。……即使在老年时,祖父还记得当年那些等待的焦急岁月、逼人的热浪、啼血的杜鹃和在遥远天际的大片黑云。像乡下的农夫一样,他等待着季雨,也等待着丰收或是饥馑。他治理着数千名农民的生计,可是他管不了自然。
季雨这个字“monsoon”是来自阿拉伯文的季节“mausem”。Monsoon是一种季节的雨,来自夏天从西南方吹来的乌黑的雨云。……在夏天时,季雨最北可达到喜玛拉雅山的山脚下。5月的风吹拂过阿拉伯海和孟加拉国湾,带着比较潮湿的空气到斯里兰卡,再于6月上旬吹到印度半岛的最南端。雨稳定地往北落到孟买。到6月中时通常已下遍整个的古吉拉特,而以西岸和孟加拉国湾沿岸的雨量比较大。在好的季雨年份,雨会一直落到9月,有时往南徐徐退出的季雨会一直落到11月。”
Published:
Asymptotic scaling of ensemble size: identify how the sampling uncertainty of statistical quantities converges with ensemble size
Published:
Yang, D. et al. Probabilistic versus deterministic potential seasonal climate predictability under the perfect‑model framework. doi:10.1007/s00382-023-06814-7.
Published:
Yuan, N. et al. On climate prediction: how much can we expect from climate memory? Clim Dyn 52, 855–864 (2019).
Published:
Published:
在CDS数据中心宕机的时候,我用这种方式在IRI补充了急用的C3S季节预测数据,代码参见:code
Published:
关于rare events的量化(和预报?),比较杂乱
Published:
Published:
sp to mslp
Published:
收集了欧美主流机构的预测数据,以及相应的再分析数据,记录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Published:
MJO是热带印太主要的次季节模态,在次季节尺度上向东传播的活跃对流信号可以视为一次MJO事件。通常来讲,IOD正位相不利于对流信号向东传播。在2019年秋季IOD强正位相期间,西印度洋两次产生次季节对流信号,一次没有向东传播,另一次向东传播至海洋性大陆。我们借助一种解释MJO关键特征的重要理论框架“湿模态理论”,分析水汽、能量的格局与收支在两次事件中的异同。
Published:
季风在传统视角下是海陆热力因素的结果,但从全球整体来看,也可以认为是哈德莱环流乃至ITCZ对辐射季节循环的响应。与直觉不同的是,ITCZ的平均位置的季节变化并不遵从日照最大点的变化,而是在春秋季存在一个突然的跃变,对应着各地季风的非线性爆发。理论研究发现,控制该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经向环流对角动量的输送,这表明地球自转可能是影响ITCZ跃变动力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G19发现ITCZ最大跃变速度和地球自转的关系是非单调的,在实际地球的自转速度下最快。我们利用Exeter开发的大气环流模式isca进行理想水球模拟,进一步研究大气环流和水球季风的季节变化对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响应,发现慢自转条件下,最大ITCZ跃变速度不再受到自转速度的显著影响。
Published:
Published:
在CDS数据中心宕机的时候,我用这种方式在IRI补充了急用的C3S季节预测数据,代码参见:code
Published:
收集了欧美主流机构的预测数据,以及相应的再分析数据,记录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Published:
季风在传统视角下是海陆热力因素的结果,但从全球整体来看,也可以认为是哈德莱环流乃至ITCZ对辐射季节循环的响应。与直觉不同的是,ITCZ的平均位置的季节变化并不遵从日照最大点的变化,而是在春秋季存在一个突然的跃变,对应着各地季风的非线性爆发。理论研究发现,控制该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经向环流对角动量的输送,这表明地球自转可能是影响ITCZ跃变动力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G19发现ITCZ最大跃变速度和地球自转的关系是非单调的,在实际地球的自转速度下最快。我们利用Exeter开发的大气环流模式isca进行理想水球模拟,进一步研究大气环流和水球季风的季节变化对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响应,发现慢自转条件下,最大ITCZ跃变速度不再受到自转速度的显著影响。
Published:
我约略记得家父与祖父谈起夏天的季雨。……即使在老年时,祖父还记得当年那些等待的焦急岁月、逼人的热浪、啼血的杜鹃和在遥远天际的大片黑云。像乡下的农夫一样,他等待着季雨,也等待着丰收或是饥馑。他治理着数千名农民的生计,可是他管不了自然。
季雨这个字“monsoon”是来自阿拉伯文的季节“mausem”。Monsoon是一种季节的雨,来自夏天从西南方吹来的乌黑的雨云。……在夏天时,季雨最北可达到喜玛拉雅山的山脚下。5月的风吹拂过阿拉伯海和孟加拉国湾,带着比较潮湿的空气到斯里兰卡,再于6月上旬吹到印度半岛的最南端。雨稳定地往北落到孟买。到6月中时通常已下遍整个的古吉拉特,而以西岸和孟加拉国湾沿岸的雨量比较大。在好的季雨年份,雨会一直落到9月,有时往南徐徐退出的季雨会一直落到11月。”
Published:
ERA5数据通常在CDS平台进行下载,可以直接获取monthly和hourly两种数据,如果需要daily数据,需要从hourly数据再次计算。我之前参考这个链接,利用CDS平台的workflow功能直接下载daily数据,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和时间。然而,近日(9月26日)CDS平台进行了一次迁移升级,升级版本和账号是小事,但关键在于workflow功能不再可用,这意味着必须先下载hourly数据再计算daily。此外,下载数据的排队时间也显著变长:尝试在新系统仅下载一个hour的全球单层变量,就排队了两个小时。
Published:
为了有效利用一批空闲的机械硬盘,组里近期购入一台用于磁盘阵列的主机。然而硬盘槽位远少于空闲的硬盘数量,数据存满后需要手动更换,特此记录关键步骤:
Published:
ld <头文件和主函数等需要链接的文件> -o <输出>
Published:
sp to mslp
Published:
在CDS数据中心宕机的时候,我用这种方式在IRI补充了急用的C3S季节预测数据,代码参见:code
Published:
收集了欧美主流机构的预测数据,以及相应的再分析数据,记录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Published:
从DeepONet到几种Neural Operator
Published:
不确定性增长率 -> 熵的时间演化
Published:
Asymptotic scaling of ensemble size: identify how the sampling uncertainty of statistical quantities converges with ensemble size
Published:
Yang, D. et al. Probabilistic versus deterministic potential seasonal climate predictability under the perfect‑model framework. doi:10.1007/s00382-023-06814-7.
Published:
Yuan, N. et al. On climate prediction: how much can we expect from climate memory? Clim Dyn 52, 855–864 (2019).
Published:
关于rare events的量化(和预报?),比较杂乱
Published:
关于rare events的量化(和预报?),比较杂乱
Published:
…在那个帝国里,绘图的技艺臻于完美,以至单单一个省的地图就占据了整整一个城市,而帝国的地图则是整整一个省。随着时间流逝,这种不成比例的地图不再令人满足,于是各制图院打造了一幅帝国全图,它拥有帝国的尺寸并与之严格对应。除了制图之学的痴迷者以外,后来的世代都认为那种大而无当的地图毫无用处,便不无亵渎地将它弃给了烈日与严冬的摧残。在西方的沙漠里还留存着地图破碎的断片,为走兽与乞丐所栖居;整个国士中再无那些地理领域的其他残余。
Published:
ERA5数据通常在CDS平台进行下载,可以直接获取monthly和hourly两种数据,如果需要daily数据,需要从hourly数据再次计算。我之前参考这个链接,利用CDS平台的workflow功能直接下载daily数据,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和时间。然而,近日(9月26日)CDS平台进行了一次迁移升级,升级版本和账号是小事,但关键在于workflow功能不再可用,这意味着必须先下载hourly数据再计算daily。此外,下载数据的排队时间也显著变长:尝试在新系统仅下载一个hour的全球单层变量,就排队了两个小时。
Published:
Yuan, N. et al. On climate prediction: how much can we expect from climate memory? Clim Dyn 52, 855–864 (2019).
Published:
在CDS数据中心宕机的时候,我用这种方式在IRI补充了急用的C3S季节预测数据,代码参见:code
Published:
关于rare events的量化(和预报?),比较杂乱
Published:
收集了欧美主流机构的预测数据,以及相应的再分析数据,记录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Published:
我约略记得家父与祖父谈起夏天的季雨。……即使在老年时,祖父还记得当年那些等待的焦急岁月、逼人的热浪、啼血的杜鹃和在遥远天际的大片黑云。像乡下的农夫一样,他等待着季雨,也等待着丰收或是饥馑。他治理着数千名农民的生计,可是他管不了自然。
季雨这个字“monsoon”是来自阿拉伯文的季节“mausem”。Monsoon是一种季节的雨,来自夏天从西南方吹来的乌黑的雨云。……在夏天时,季雨最北可达到喜玛拉雅山的山脚下。5月的风吹拂过阿拉伯海和孟加拉国湾,带着比较潮湿的空气到斯里兰卡,再于6月上旬吹到印度半岛的最南端。雨稳定地往北落到孟买。到6月中时通常已下遍整个的古吉拉特,而以西岸和孟加拉国湾沿岸的雨量比较大。在好的季雨年份,雨会一直落到9月,有时往南徐徐退出的季雨会一直落到11月。”
Published:
从DeepONet到几种Neural Operator
Published:
Published:
Published:
清华大学的气象爱好者社团在“百团大战”首次登场亮相。
Published:
为了有效利用一批空闲的机械硬盘,组里近期购入一台用于磁盘阵列的主机。然而硬盘槽位远少于空闲的硬盘数量,数据存满后需要手动更换,特此记录关键步骤:
Published:
清华大学的气象爱好者社团在“百团大战”首次登场亮相。
Published:
ld <头文件和主函数等需要链接的文件> -o <输出>
Published:
MJO是热带印太主要的次季节模态,在次季节尺度上向东传播的活跃对流信号可以视为一次MJO事件。通常来讲,IOD正位相不利于对流信号向东传播。在2019年秋季IOD强正位相期间,西印度洋两次产生次季节对流信号,一次没有向东传播,另一次向东传播至海洋性大陆。我们借助一种解释MJO关键特征的重要理论框架“湿模态理论”,分析水汽、能量的格局与收支在两次事件中的异同。
Published:
季风在传统视角下是海陆热力因素的结果,但从全球整体来看,也可以认为是哈德莱环流乃至ITCZ对辐射季节循环的响应。与直觉不同的是,ITCZ的平均位置的季节变化并不遵从日照最大点的变化,而是在春秋季存在一个突然的跃变,对应着各地季风的非线性爆发。理论研究发现,控制该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经向环流对角动量的输送,这表明地球自转可能是影响ITCZ跃变动力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G19发现ITCZ最大跃变速度和地球自转的关系是非单调的,在实际地球的自转速度下最快。我们利用Exeter开发的大气环流模式isca进行理想水球模拟,进一步研究大气环流和水球季风的季节变化对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响应,发现慢自转条件下,最大ITCZ跃变速度不再受到自转速度的显著影响。
Published:
Asymptotic scaling of ensemble size: identify how the sampling uncertainty of statistical quantities converges with ensemble size
Published:
Yang, D. et al. Probabilistic versus deterministic potential seasonal climate predictability under the perfect‑model framework. doi:10.1007/s00382-023-06814-7.
Published:
Yang, D. et al. Probabilistic versus deterministic potential seasonal climate predictability under the perfect‑model framework. doi:10.1007/s00382-023-06814-7.